新闻中心 项目案例

鼓励场馆设置老年人时段 上海体育送出“智慧助老大礼包”

分类:新闻中心 行业资讯 701

文章来源:上海热线

为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面临的困难,上海市体育局近日印发《关于开展“智慧助老”行动加强老年人体育服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送出上海体育领域的“智慧助老大礼包”。

数据显示,上海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处于全国前列,众多上海市民尤其是老年人养成了“爱健身、乐健身”的良好生活习惯。截至2019年底,上海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有518.12万人,占户籍总人口35.2%。市体育局推出的“智慧助老”行动多措并举,有助于满足老年人体育健身需求、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

不能少了传统服务

如何逾越横亘在老年人面前的“数字鸿沟”,政府部门需跨前一步。《意见》明确,不将“健康码”作为老年人进入体育场馆的唯一凭证。有条件的场馆要为不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设立“无健康码通道”,可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安排老年人凭有效证件登记进入。

今后,本市在提升体育场馆“智慧助老”服务水平方面,应注重传统服务与智能创新相结合。结合实际保留前台与人工窗口、现金支付、电话预约等传统服务方式,为老年人提供一定数量的免预约、现场购票名额等。鼓励场馆在全民健身日免费开放等时间设置老年人时段,适当预留老年人锻炼名额。

到2022年,本市各级各类体育场馆设施将普遍建立亲民便民的“智慧助老”服务体系,实现体育场馆设施助老服务便利化、常态化、长效化。

优化社区健身环境

据调查统计,家门口的市民健身步道、市民益智健身苑点等社区体育设施,是老年人常去健身的场所。《意见》提出,上海将继续在公园、绿地、沿江、沿河等区域建设适合老年人的嵌入式体育设施;新建或改建市民益智健身苑点充分考虑老年人的健身需求,配置适老健身器材,保障器材安全使用。

目前在上海已有18个专为社区老年人健身服务的“乐活空间”。“乐活空间”所有健身设施都是为老年人设计的,不仅零磁阻,且多为被动训练,再辅之以专业人员现场指导,大大提升了老年人运动的安全系数。下一步,上海还将在社区推动建设一批体医养结合的长者运动健康之家等新型体育健身设施。

《意见》提出,将推进老年人常见慢性病的运动健康干预,支持社区健康师等专业人士为老年人提供健身指导。2020年6月,上海体育学院首推“社区健康师”,借助专业资源,社区健康师以己之长服务广大市民。“社区健康师”项目从杨浦区开始试点,今后有望覆盖全市。

让老年人线上线下运动乐

老年人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重点人群。《意见》明确,将完善适合老年人的报名参赛方式,为老年人提供纸质版秩序册、成绩册、证书等。依托“科技+体育”“互联网+健身”举办适合老年人的线上赛事活动。鼓励组织老年人喜爱的健步走、太极拳、健身气功、操舞、门球、棋牌等运动项目,保留电话专线、现场报名等传统报名渠道。

作为老年人体育健身组织,上海市、区两级老年人体育协会在引导老年群体参与体育健身、组织赛事活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20年,第三届市民运动会和第十一届老年人运动会比赛,共吸引10万多人次的老年群体参加,参加全市各类、各级体育比赛、交流、展示则达到100多万人次。

今后,在“智慧助老”的背景下,上海将完善市、区两级老年人体育协会治理结构,加大政府购买服务、专项资金奖励等支持力度;形成比较完善的老年人体育赛事活动体系;推动老年人体育生活化、健身常态化。

云娱智慧致力于将先进的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融入到,以信息化、智慧化为核心,以文体场馆和旅游景区为基石的数字经济运营服务平台,满足大众在学、赏、玩、动、享多方面的需求,助力人们实现美好生活。

了解更多智慧场馆解决方案等信息,可以关注“云娱智慧”

声明:本平台所载图文旨在为公众传播知识、促进业内交流、推动智慧场馆发展。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删除。

上一篇: 下一篇:
展开更多
免费咨询

loading...